3G进校园 喜忧参半 探寻策略 走共赢之路

作者:来源:人员机构日期:2009-12-15人气:747

  3G发牌所掀起的浪潮已波及校园网。

  2009年5月,吉林移动与吉林大学签订一纸合约,建设吉林大学3G无线校园网,覆盖六大校区。随后,河北、江西、北京等各高校3G校园纷纷上马……

  3G发牌使得一场新的用户争夺战又打响了,在高校尤甚。

  “每学年开学初,都会上演几家运营商争夺客户的大战,要么是送话费,要么送自行车或者雨伞,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新生抢过来。”相关人士表示,加上今年是3G元年,对用户的争夺几乎达到白炽化的程度,校园网的新一轮无线建设也由此展开。

  与2005~2006年兴起的第一轮高校无线校园建设浪潮不同的是,新一轮的校园无线建设是在整个通信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下催生的。对此,校园网有一些始料未及:几乎就在半年之内,各地的三大运营商纷纷与高校校园网取得联系,先下手为强,试图在校园用户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取得一席之地。新一轮的无线校园网建设高潮眼看就要拉开序幕。

  3G来了

  2008年12月底,工信部下发了三张3G牌照,经过重组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各获得一张。从技术成熟度上来看,TD-SCDMA拥有100万用户,用户范围主要在中国,中国移动采用的是这一技术的技术;WCDMA拥有3.78亿用户,129个国家318个商用网络,主要是欧洲的市场,中国联通采用这一技术;CDMA2000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172个商用网,主要市场在北美,在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发展迅速,中国电信采用这一技术。

  相关数据表明,未来三年,3G的投入总和将超过4500亿元,运营商的用户总数将达到5000万,并争取达到8000万。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分析认为,用户数及其成长是技术成熟度的主要标志,因此,在国内,拥有集中的年轻人群的高校,成为各大运营商必争的领域。

  目前三家运营商针对3G市场,各有策略。中国移动采用“TD+WLAN”,定位在为高端用户提供宽带移动上网;中国电信定位在CDMA2000+WLAN,定位在发挥固网和数据的优势;中国联通则主要推广WCDMA,定位在整合内部的队伍。

  2009年8月底9月初,在新生入学前夕,电信、移动和联通等运营商纷纷面对学校推出了3G校园套餐,尤其是面对高校,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市场攻势。

  据悉,电信的“天翼校园套餐”主要针对大学生用户,全国统一定价为19元/月、39元/月以及59元/月,同时,为了契合学生一族的需求,新推出的校园套餐除包含至少300条免费短信条数外,还在套餐内创新性地赠送了手机上网时长和WLAN上网时长。

  马严认为,3G竞争的结果有三:第一,加快了3G的业务发展。第二,数据业务的竞争白热化。第三,校园将成为焦点。

  那么,作为焦点的校园将会如何选择?3G进入校园网,毫无疑问,打破了一直处在低潮的无线校园网的僵局。近几年,WLAN在高校的发展日渐升温,但与业界的期待有一定的差距。据CERNET在115所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60%的高校实现了WLAN信息的校园覆盖。许多高校由于无线建设需要很大投入而停滞不前。就在高校等待经 费建设自己的无线校园网时,由产业界引发的无线热潮开始波及校园网。

  喜忧参半

  面对突然而至的的校园无线热潮,一部分学校欣然接受,一部分学校表示明确质疑,大部分学校可谓喜忧参半。喜在于可以借此机会使校园无线全面升级,使用户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享受无线服务。忧在于运营商的加入,势必将影响学校信息化部门的发展,此外,不少老师担心的是,学校有自己的核心数据,一旦运营商进驻,数据的安全是否能保证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各大学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出一定的忧虑,有学校甚至称,校园最后一片领空将不再宁静。广州大学城各校更是表示了明确的抵制态度。

  据了解,中国电信联合河北多数本科院校和部分专科院校启动无线宽带铺设项目,其中前期设备费用全部由电信承担,运营管理由双方分担。多数院校欣然接受这一利好方案,并于2009年暑期投入建设。

  与河北院校的这一情况相似,中山大学也与中国电信合作,完成“中山大学无线网络建设试点一期工程热点项目”,中国电信负责校园内WLAN信号的覆盖、提供中国电信WLAN无线宽带中继线路的开通、负责WLAN网络无线侧的建设、负责WLAN网络无线侧接入设备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我们是将WLAN作为校内有线宽带业务的有效补充,而电信则基于发展战略和市场需要进行投资建设,双方各得其所。”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郭清顺说。

  在天津大学,联通与电信都各自分得一块地盘,电信负责学生宿舍网的建设,而联通则负责教学楼领域,网络中心与双方进一步的协商正在展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电信运营商的支持使得一度因为资金因素而停滞的校园无线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到了一定需求的程度了。上网本的风行、各厂商努力推动的“笔记本大学”计划的实施,使得笔记本在大学生中的拥有量指日见涨。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尚群表示,据北京大学最近刚做的统计表明,90%的终端是笔记本。这意味着无线校园网的需求是很旺盛的。

  如果能够为学校提供无线建设,显然是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无线需求心理。学生可以体验到许多新的无线体验。而且,在初期,电信运营商将会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对对于费用比较敏感的学生群体来说,很有吸引力。电信运营商的“动力联盟”也引发了学校的多种猜测:学校是否可以不建无线网了?无线网投入不菲,需求不清晰,后期的管理复杂度高,建设风险高。如果可以不建,对学校来说将是一大解放。

  但是与此同时,运营商介入校园无线中,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猜疑。猜疑明显指向高校网络中心是否将被边缘化以及一旦运营商进驻高校所带来的管理问题。相关人士指出,未来无线将会被广为应用,有线慢慢变得不如今天这般重要,无线网络的关键性不言而喻。掌握住无线对于校园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抵制态度产生。据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8月底,广州大学城各大学校联合召开了一次会议,反对中国移动3G进入广州大学城,争议焦点直指校园网络的安全和管理。

  这种担忧存在于大部分学校中。武汉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石岗表示,国家有自己的领土领空,同样学校也有自己的领土领空。无线相当于是学校的领空,频道资源一旦被运营商所用了,将来学校自己就没得可用了。因此,他对运营商进驻校园的提议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持有这些担忧的高校根本不考虑与运营商合作,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以及更合适的模式。“从总体思路上来,肯定是会合作的,但是至于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模式,我们还在思考。”石岗表示。

  面临挑战

  相关人士表示,学校能大规模地建无线网对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与运营商的合作中所涉及到种种问题也是学校需要一定时间理清的。

  首先,是合作模式的问题。武汉大学石岗表示,如果是合作的话,可能有几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排他性,即只让某一家运营商进驻学校。第二种模式,合作性,让好几家运营商全都进来,联合学校网络中心共建校园无线网。但是其中的利益分拆会非常之麻烦,而且也容易引发以后的管理混乱问题。

  “但是如果你只让一家运营商进来,别人会有意见,高校是一个开放的窗口,公众的地盘,为什么要在校内垄断、一家独大的?类似的疑虑也不容忽视。”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尚群表示。

  其次,是管理的问题。运营商提出的口号是3G进校园,但事实是由于3G的带宽是共享的,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无线上网的效果,必然要依靠传统的WLAN。这样,在数据量大的时候,由WLAN承载相关服务,而在数据量很小的时候,3G上马。在“3G+WLAN”的情况下,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就凸显了。 3G网络肯定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和运营,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WLAN的两个问题:谁投资?谁运营?是否投资者也是管理者?

  无线校园的管理成本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数字。相比较有线,无线对人力的要求很高。一个校园内少说几百个AP,多则几千个AP,几万个用户同时使用,这对管理的成本无形中提出了新的要求。

  还有计费的管理。运营商在学校部署无线,是一个一个面向终端,还是通过网络中心与终端用户保持联系?在采访中,大部分学校告诉本刊,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进入思考的议程,不过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如果是运营商自己投入,那么,就应该与用户一个一个签订协议,负责到每一个终端用户,但是学生毕竟是学校的用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如果把所有的用户推到市场,让他们自己来直面市场,可能并不能保护学生的利益。

  另外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是安全问题。高校没有网络管理权,涉及到安全方面的事务都要与运营商一起处理,不仅麻烦也不利于数据保密。

  第三,是技术方面的挑战。这种技术主要体现在运营商所提供的无线网与校园网的融合中。比如,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期刊、数据等资源,学生一般登录内网也就是浏览下载这些资源,如果走运营商所提供的出口出去,再到学校的校园网出去,实质上是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么多环节的加入,使得网络的畅通性得到阻碍,如果没有很好的路由策略的话,很难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

  第四,用户本身的挑战。毫无疑问,大学生对价格和服务是比较敏感,围绕用户的利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育平也将目标指向了成本和服务。

  此次中国电信在3G校园套餐中,包含了当前所有主流移动业务,除学生一族青睐的大量免费短信外,更包含了189邮箱、QQ功能和音乐盒等增值业务,另有赠送免费的手机上网时长和WLAN上网时长。陈育平对3G的校园网用户体验表示担忧,他认为,从技术上看,目前的3G带宽在人群密集型的校园里,其技术上是有局限的。学生和老师是不一样的群体,老师的话务量大,而学生更多是短信和上网,电话相对会很少,而目前的3G带宽单从话务量上是可以支撑,但要结合上网,就会有很大的问题。“校园网中覆盖程序怎么做,每平方公里能承受多少用户,支持多大的流量,都是值得探讨的。”他说。

  “3G在数据业务中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在3G上拓展数据业务,最后一定会损害到用户的体验的。”陈育平说。除用户体验之外, 收费和运营模式也是各方关注焦点之一。

  各运营商抢着争夺用户的同时,对用户来说也许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不过值得深思的是,各运营商以各种手段来竞争,其中一个可能对用户很不利的手段是,网络瓶颈问题。一位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在3G发牌后,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运营商和消费者,那就是最基本的3G网络互联互通问题。由于所属技术阵营不同,中国电信的CDMA2000无法与移动的TD—SCDMA以及联通的WCDMA实现视频通话等3G功能的互联互通。而一些人士也在猜测,作为网络运营商的电信,由于其资源众多,是否会提供其他网络的用户畅快地访问电信网。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说,要发展3G,给用户良好的体验,则必须要让网间互通,消除互联互通的瓶颈。他表示,从电信市场的发展方面来看,实现互联互通会促进整个电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走共赢之路

  马严教授认为,3G做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它的到来对学校来说是件好事,不过,学校在引入新技术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其长处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尤其从技术上要考虑到,路由要汇聚,身份要统一认证,需要保证师生服务质量,要有计费,信息安全要监控,防止数据和信息外泄等等。学校要选择适用于自身条件的合作模式,与运营商进行合作。

  据电信业相关人士介绍,依照目前电信运营商的建设和合作模式,有两种情况,第一,运营商完全独立做3G,不做WLAN,如联通;第二,运营商在3G同时推进WLAN,3G与WLAN之间有一个对接,如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

  根据他的了解,目前中国电信的WLAN与3G的互通协议并非国际通行的标准,而是自定的标准,这在未来发展中有一定的风险。此外,终端也需要参照其私有协议进行开发相应的软硬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清华大学李贺武博士认为,从用户需求上看,第一种情况在学校的发展将是缓慢的;而从经济规律来看,第二种情况将给运营商带来极大的压力。那么,如何应对3G时代校园网的这一挑战,不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均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合作式发展。

  但是,合作形式是什么?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模式,所以合作的方式也注定是有所区别的。
  在情形还不太明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校还在等待。“目前,尚且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模式出现,还存在一些利益没理清的情况。我们认为,要接受别人的优惠,学校自身也要拿出一些优惠条件来。但是这个平衡点在哪里现在还没有找到。可能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慢慢接触运营商,但是还不会那么快就去做决定。”北京大学尚群说。

  不过也有一些高校走在了前面。在中山大学的无线接入线路上,有WLAN和3G两种,据负责该项目实施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网络分中心技术总监何海涛介绍,中大与中国电信已经展开了合作。在该校的校园网登录认证界面上,有两个通道,用户可以选择进入“中山大学校园网”或“中国电信宽带业务网”。

  针对合作,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郭清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校园网一定是开放的,我们不怕竞争,前提是我们要有足够的实力。”他介绍,中山大学与中国电信的合作中,主要抓住内容与服务两条线,校园网以及教育网内的资源是独有的,这是留住用户的根本。只要经过统一身份认证,进入中山大学的校园网,便可一览全校的资源,享受校园内提供的各类服务,而引进电信,将作为学校全覆盖接入的一个有益补充,给师生创造了另一种增值服务。

  到底是合作,还是等待?或是排斥?几乎这三种概念都存在于高校的网络中心中。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李芝棠教授表示,“与运营商的合作,可能将是不可阻挡的。但是合作也必须是在保护校园网用户的基础上进行,准入ISP的条件是他必须让从其AP进来的校园用户能免费或更低价访问校园,这是最基本的。” 因为2个WLAN的AP频率相同,一山不容二虎,必须只能装一个。

  北京邮电大学马严教授认为,当前已经进入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的新阶段,学校要发挥主导、引导和管理的作用,有必要在学校推行“一体化校园”的理念,将学校的有线基础设施与无线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在应用层上提供校园专属应用、CERNET应用,以及社会类应用,这样,既解决了校园网信息安全的问题,也解决了有线无线两张皮的现象,在融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造福于高校师生。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09年10月刊